关灯
收起左侧

“光疗”可增强记忆力?暨南人有这些新发现!

0
回复
607
查看
[复制链接]

357

主题

358

帖子

126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63
发表于 2020-11-18 13: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暨南人 于 2020-11-18 14:04 编辑

11月的广东
依旧绿意盎然 充满生机
刚刚度过114岁生日的暨南
也因科研工作者们的不断奋进
收获了一系列好消息

任超然、苏国辉
《神经元》(Neuron)合作发表
光疗增强空间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成果

2020年11月10日,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影响因子:14.4)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任超然课题组、苏国辉课题组和华中科技大学李浩洪课题组题为“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the NucleusReuniens for the Spatial-Memory-Promoting Effects of Light Treatment”的研究论文,深入阐释了长期光疗干预增强空间记忆的神经环路机制。

1.jpg
(论文截图)

外界光照条件的改变可影响机体的认知、情绪及节律等非成像功能(Non-image-forming function)。比如动物研究发现,光照亮度不足或光照模式紊乱可导致学习与记忆能力受损,明亮工作环境可显著提升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光疗对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目前光影响记忆功能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

该研究发现了一条新的记忆相关光信息传导通路,作者证明了光疗信息可经由retina-vLGN/IGL-Re通路的介导来增强空间记忆能力。

该研究中两条光信息传导通路的发现,对于理解机体非成像光信息传导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内涵、回答光为何能够同时调节情绪及记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jpg
(光疗提升空间记忆神经通路示意图)

暨南大学博士后黄晓丹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李浩洪课题组黄鹏程博士及暨南大学黄鲁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暨南大学任超然研究员(Lead contact)、华中科技大学李浩洪教授、暨南大学苏国辉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特支计划、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创新引智计划资助,在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完成。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0)30819-9


吴建国教授团队发现
抑制天然免疫和自身免疫的重要因子

10月20日,国际权威杂志Cell Reports(《细胞报告》)发表了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吴建国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文章的题目是“MYSM1 represses innate immunity and autoimmunity through suppressing the cGAS-STING pathway”,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以及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等的资助。

3.jpg

去泛素化酶MYSM1主要功能是去除组蛋白H2A的泛素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关键因子。MYSM1在造血功能,免疫系统,皮肤、组织、视力、骨骼发育,浆细胞分化,干细胞免疫调节,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以及炎性因子分泌等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2020年9月30日,国际权威杂志Advanced Science(《尖端科学》)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吴建国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文章的题目是“MYSM1 suppresses cellular senescence and the aging process to prolong lifespan”,该研究成果证明MYSM1能抑制细胞衰老、阻碍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延缓机体衰老进程、从而延长寿命。

吴建国团队发现DNA病毒以及胞外DNA可以诱导MYSM1表达,证明干扰或者敲除MYSM1,导致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过度激活,表明MYSM1具有负调控DNA诱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MYSM1在抗病毒感染和调控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团队还发现MYSM1与红斑狼疮相关,证明MYSM1在红斑狼疮病人中表达量显著下降;进一步证明在红斑狼疮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过表达MYSM1,可以显著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表明MYSM1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具有防治自身免疫疾病的应用价值。


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麦耀华团队
在EES杂志上发表
关于钙钛矿薄膜结晶动力学综述文章

近日,信息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麦耀华课题组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EES, IF:30.289)上发表了题为“Controlling crystallization dynamics of photovoltaic perovskite layers on larger-area coatings”的综述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薄膜晶体制备过程中成核和晶体长大两个关键步骤,强调迅速形成过饱和溶液促进成核和抑制晶体长大的重要性;进而总结反溶剂的旋涂工艺的原理,强调生成钙钛矿前驱体配合物中间相的关键步骤。

系统总结了当前文献中报道的几种适合大面积印刷制备的结晶工艺,并且对他们在大面积组件制备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介绍了常见的薄膜修复手段,以及介绍了钙钛矿产业化过程中仍需克服的挑战。

4.jpg
(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结晶工艺)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面上基金、暨南大学军工培育项目的支持。文章的第一作者曾麟翔博士,麦耀华教授和郭飞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暨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文章链接: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https://doi.org/10.1039/D0EE02575E


光子技术研究院
海外英才创新团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暨大光子技术研究院海外英才创新团队在纳米圆极化天线新型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其最新研究成果“Great chiral fluorescence from the optical duality of silver nanostructures enabled by 3D laser printing”在Materials Horizons发表。

光子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文虹镜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青年教师宋世超为该研究的并列一作,光子技术研究院曹耀宇教授和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徐晓轩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外,光子技术研究院李向平教授及两校相关合作者也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

5.jpg

高增益圆极化天线在5G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等通信领域拥有广泛应用,是实现高速高品质信号传输的关键,具有抗雨雾干扰、抗多径效应等诸多优良特性。但目前此类天线主要工作于微波频段,在超高频率的光波频段面临材料和制造技术缺乏等诸多难题。

在这项研究中,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三维金属微纳结构激光制造技术,通过飞秒激光诱导金属离子还原的非线性光反应过程结合分子交联网络的结构支撑及光反应限域作用,突破了传统制造方法对金属材料加工尺寸、加工精度和结构复杂度的限制,实现了具有多光学性能立体手性银微纳结构的高精度一次成型制备。

该研究中所开发的三维微纳金属结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具有强光子操控特性的金属圆极化天线结构在可见光通信、量子无线通信、量子计算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目前,该研究已被遴选为Material Horizons的内底封面。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以及中央高校基础研究经费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mh/d0mh01207f


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邵敏教授团队
在环境领域权威学术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邵敏教授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在环境领域权威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High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isocyanic acid (HNCO) produced from secondary source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基于碘离子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I-ToF-CIMS)技术在我国开展了异氰酸的高时间分辨率测量,并系统分析了大气中异氰酸的来源。

异氰酸(HNCO)是一种有毒的大气痕量污染物,可经呼吸作用进入体内参与蛋白质的氨甲酰化引发炎症反应。

6.jpg
(环境大气中异氰酸浓度水平的比较)

该研究基于碘离子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I-ToF-CIMS),开发了异氰酸的标气制备和标定方法,克服了异氰酸测量的最大难点。

该研究提供的珠三角和华北的异氰酸在线测量数据,大大扩展了当前异氰酸全球测量数据集,可为区域和全球化学传输模式提供可靠的模型约束。同时,研究获得的异氰酸日变化过程、前体物信息、沉降速率和寿命也为系统认识异氰酸的源汇收支提供了关键信息。

7.jpg
(广州城市站点异氰酸前体物的贡献及来源)

论文第一作者为邵敏教授团队博士后王泽龙博士,通讯作者为袁斌教授和邵敏教授,合作者来自于美国NOAA、德国马普所、挪威奥斯陆大学、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等国内外科研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0c02843

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钟金钢教授团队
最新研究被美国光学学会
评选为Spotlight on Optics

近日,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钟金钢教授团队,在美国光学学会(OSA)的权威期刊Optics Letter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Image-free real-time 3-D tracking of a fast-moving object using dual-pixel detection”。

该论文被美国光学学会评选为2020年10月份的Spotlight on Optics(即OSA亮点文章),并进行了相关报道和评论(平均每期刊每月只有两篇论文入选)。

8.jpg

评论称,“论文提出了一种‘聪明’的运动物体三维追踪技术,只需使用两个单点探测器分别采集6个光强值,即可完成一次物体定位,与传统的基于成像的物体跟踪方法相比,物体定位速率提高了千倍以上,在数据量上降低了6至7个数量级,从而可实现对高速运动物体进行实时的追踪。该技术为自动驾驶、智能监控等需要对高速运动物体进行快速反应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该工作由钟金钢教授指导,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邓绮雯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张子邦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5302378296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运营中心: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邮编:510630 Email:jnukaoyan@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16  暨大考研论坛技术支持:考研粤     ( 粤ICP备2022125255号 )